查看原文
其他

文明丽迹丨你熟悉的这些地方,都有云冈的影子!(文末有福利)



 云冈石窟所创造和发展出来的

造像艺术新模式

成为北魏境内

兴造石窟、雕铸造像所参照的典范

东自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

西迄陕、甘、宁各地的北魏石窟

以及各式造像

无不有云冈模式的痕迹

甚至远处河西走廊

开窟历史早于云冈的敦煌莫高窟

亦不例外......


像教轨范




◉东北

义县北魏时属营州所辖,此地盛行佛教之风始于十六国时期的三燕(前燕、后燕、北燕)统治下。万佛堂遗址有北魏太和二十三年(499)和景明三年(502)纪年题记,洞窟、造像大多为北魏晚期风貌,一般认为其西区第1、4、5、6窟和东区第7窟体现了云冈二期洞窟的直接影响。


义县万佛堂西区第2、4、6窟雕刻


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 (485年)前后,文明太后冯在三燕故都龙城宫殿基址上起建“思燕佛图”,为其祖父、北燕国君冯弘兴造福因。思燕佛图即今朝阳北塔前身。思燕佛图为平面方形,土木结构楼阁式塔,塔四周台基上建有殿堂。这是北魏在东北重镇营州(今朝阳)修建的皇家寺院,规模宏大,雄伟壮观。


朝阳北塔外景及北魏思燕佛图出土文物



河西

河西十六国晚期石窟大多具有鲜明的外来以及西域艺术风貌,与具有本土化色彩的北魏洞窟存在显著差异,后者面貌的形成受到云冈、龙门石窟的影响。


【敦煌莫高窟】北魏254窟


莫高窟早期石窟受云冈石窟早期风格影响。


【天水麦积山】

北魏中期78窟泥塑


【庆阳南北石窟寺】七佛窟


甘肃泾川王母宫石窟


“云冈第6窟的翻版”。开凿人为与冯太后关系密切的宦官。



◉山西

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,山西省共有石窟和摩崖石刻408处(石窟244处、摩崖石刻164处),其中相当数量是在“云冈模式”的影响下开凿和雕造的。平洛道(北魏平城和洛阳间的交通要道)沿线保存了不少北朝时期的石窟,如武乡良侯店石窟、祁县子洪镇石窟等。这些石窟既有云冈石窟的因素,也受到洛阳地区石窟寺的影响,这充分反映了这一交通要道在佛教艺术传播上的重要性。


蒙山大佛


袒右式袈裟,袈裟的表现手法均延续一期。(头部为后接)


羊头山石窟


主要洞窟开凿于北魏时期,洞窟规模均不大,应出自当地僧徒和世俗善信之手。


◉河南

龙门石窟为北魏、唐两代皇家石窟,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与全面汉化改革之际。龙门石窟的早期工程受云冈影响。据《魏书·释老志》记载:“景明初,世宗诏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,于洛南伊阙山,为高祖、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。”


从遗址现状看,龙门早期开凿的交脚弥勒大龛、古阳洞主要体现云冈的影响,年代稍晚的宾阳中洞则体现南方影响下龙门石窟形成的新特征。作为又一重要的皇家石窟寺,龙门将云冈及其自身的艺术特征的影响扩散至北方各地。


龙门石窟 古阳洞正壁左侧菩萨像


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内景


◉河北
东魏北齐时期,邺城取代洛阳成为中原地区的佛教中心。2012年,东魏北齐邺城外郭城范围内的北吴庄发现了一处造像埋藏坑,出土约3000件造像,年代多属东魏北齐,亦有北魏、北周、隋唐制品。造像样式除河北地区常见的中小型白石背屛造像外,还有部分中型或大型单体圆雕像。邺城地区早期造像明显受云冈石窟影响,孝文帝改制后至北齐初年体现北魏晚期汉化风格,至6世纪中叶后出现吸纳了笈多造像样式的邺城本地风格。


1953~1954年,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北魏正光元年(520)至唐天宝九年(750)的白石佛像数百躯,其中大量纪年造像,这是我国佛教考古的重大发现。研究认为,发端于曲阳的白石造像可称为“定州系白石佛像”,广泛分布于华北平原和部分太行山区。早期同样见有云冈石窟风格影响的造像,也受河北地区造像影响,其后也受到青州、邺都造像因素影响,又反作用此二地区。


交脚弥勒像

谭副造像碑

刘青虎造像

北魏铜鎏金立形释迦像









泥塑菩萨立像残件

北魏(386-534年)

残高16.7厘米 宽12.2厘米

朝阳北塔建筑遗址出土

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


朝阳北塔遗址出土北魏佛像以泥塑为主,均显示出北魏早期古典佛像样式,体现出刚健优美、拙朴遒劲的审美意趣。


此类持莲蕾菩萨是早期最流行的菩萨形象之一,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格,中原北方铜鎏金造像亦多件此类菩萨像。



泥塑飞天像残件

北魏(386-534年)

残高13.5厘米 宽13.7厘米

朝阳北塔建筑遗址出土

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藏


飞天形象具有西域遗风,身形丰满健壮,姿态略显笨拙,衣物贴体,与北魏晚期飘逸灵动的飞天造型有显著区别。



白石观世音立像

北魏正光三年(522)

高35厘米

河北省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

河北博物院藏


此为北朝晚期河北定州系中小型白石造像。观世音像舟形背光,头戴花冠,宝缯垂肩。面相方圆,饰项圈璎珞。右手持莲蕾,帔帛交叉,天衣裙褶层叠,跣足立于圆形八叶莲花座上。



阿行造铜鎏金观世音菩萨立像   

北魏太和十三年(489)

高22厘米

1961年河北平泉收购

河北博物院藏


此尊菩萨戴高冠,两侧缯带飘举,上身袒露,颈佩项圈,璎珞交叉于腹部,左手握帔帛,右手持莲蕾,跣足立于莲台之上。舟形火焰背光,背面刻思维太子像。整体造像具有浓郁的外来艺术风格。



四面佛龛坐佛石造像

北魏

高62.5厘米 宽57.5-61.5厘米  

1957年沁县南涅水出土

南涅水石刻博物馆藏


四面开龛,造主尊佛像4尊,胁侍菩萨、金刚、弟子、供养菩萨、力士像各2,千佛龛40余个。


主尊为倚坐佛像,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,宽大儒雅。汉化风格明显,典型受北魏晚期平城、洛阳造像艺术影响。



石雕佛像

北魏正光二年(521)

高104厘米 宽83厘米

1957年沁县南涅水出土

南涅水石刻博物馆藏

   

此造像为北魏晚期遗物,保存较完好,且带题记,堪称南涅水石刻之珍品。雕刻一佛二菩萨,主尊佛像“秀骨清像”,着汉族士大夫褒衣博带式袈裟,施无畏、与愿印,结跏趺坐于须弥台座上,悬裳下垂敷搭于座前,衣纹厚重而富于节奏。胁侍菩萨手握莲蕾、净水瓶等物。此造像显示了汉化佛教艺术在北魏晚期的全面影响。


莲台下半部为造像铭记,10列总计约80字。铭文:
唯大魏正光二年/岁在辛丑二月己亥/朔八日丙午比丘僧惠段黑合邑五十人等/以去神龟三年发愿/造石像二区今得/成就先愿发如愿/铭闻耳/前□洛汉仁/闻邵愁



铜吴保显造佛立像

北魏孝昌三年(527)

高19.5厘米 宽10厘米 厚8厘米
故宫博物院藏


此尊造像带舟形背屏,圆形头光和火焰形身光。佛像面庞圆润,着通肩式袈裟,左手握衣角,右手施无畏印,跣足立于莲台上。


此造像风格为北魏中期太和年间典型样式,受犍陀罗造像艺术传播的影响。因此不排除孝昌三年铭款是后刻的可能性。


背屏背面纵向刻发愿文:“孝昌三年六月廿六日/清信士佛弟/子吴保/显一心供养” 



铜菩萨立像

北魏
高7厘米 宽3.3厘米 厚1.5厘米

故宫博物院藏


此像原本或为铜鎏金造像一组中的胁侍菩萨像。形象清瘦,戴具有中亚王者特征的高宝冠,两旁垂下飘带;手持莲蕾,身披天衣帔帛。


此造像极力呈现飘带、帔帛、衣角飞动飘逸的状态,体现南方推崇的士大夫审美。如此活泼灵动的菩萨造像源自顾恺之的艺术风格,与《洛神赋图》中的神女形象如出一辙。




从云冈石窟回望北魏平城

幸福安宁是众生的祈愿

重归一统是时代的心声

平城历经百年沧桑诞下的文化新风

由北魏洛阳

吹遍华夏大地、融入中华文脉


5月24日展览就要结束了

想看的小伙伴抓紧时间哦!


看过展览的朋友

“云冈展”有没有给你留下

特别的记忆呢?

现诚邀大家扫码填写问卷 

对展览内容、展陈设计等

有哪些意见或建议

欢迎扫码填写哦~

您的反馈对我们非常重要!!!





我们将随机抽取10名问卷填写者
各赠送展览主题书签一份
冲鸭~





展览时间:2023年12月6日-2024年5月24日

展览地点: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(市民中心)中厅及第二专题展厅






▇ 期推荐 ▇


◆闭展通知丨倒计时9天!快来抓住云冈的尾巴~

◆文创上新丨小而美!深博纪念章上新~

◆新展预告丨夏早日初长,南风草木香

◆新展预告丨如何拥有一只大熊猫?

◆新展预告丨库房里的印章,拿出来晒晒!



▇ 官方新媒体平台 ▇


深圳博物馆订阅号

深圳博物馆视频号

深圳博物馆微博

深圳博物馆小程序


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

回复【开放时间】【场馆地址】【预约】

获取相关信息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深圳博物馆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